這一天,走路上班
又在公司旁文化中心廣場前,發現了驚奇
這是我第一次發現她
接連幾天努力搜詢她的芳名
原來,
開花如細長白雪般的她
落花就像碎紙片的她
芳名為「流蘇」
流蘇開花就好像女子衣擺或垂掛在門簾上的流蘇
其實它更像啦啦隊繫在手腳的白色球形花穗
讓人不得不佩服造物主創造此植物時的巧思
「流蘇」一詞
在古代原本是指以五彩羽毛或絲線製成的穗子,
常用作馬車、帷帳等之裝飾,
後來則引伸為仕女服裝上細長如絲的設計,
例如披肩、圍巾的下擺等;
而在洋裝的邊緣亦有此類裝飾
流蘇樹的花冠呈4深裂
裂片細長,望之有如流蘇
因而得名
關於「流蘇」
有一段在臺灣大學廣為流傳的佳話:
曾經有位斯文有型的男生在三月中的午后
撥電話給他第一任女友,
相約欣賞流蘇樹;
這清秀而熱愛文學的女子
直覺只想到張愛玲寫過的「傾城之戀」,
腦海中盡是女主角白流蘇
與男主角范柳原的愛情故事,
沒想到真的有植物名叫「流蘇」。
兩人相約在樹下見面談情說愛,
多麼甜蜜;
風從樹梢吹過,落下了白色的雪,
多麼浪漫。
他們彼此也成為對方最後一任男、女朋友,
從此公主與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
他們才明白,
原來成就這樣一份幸福,
只要雙方真心的對待,
而不需傾毀一座城做為代價啊!
於是,
往後每年到了花季開始,
這對幸福的愛侶也總會想起那個陽光燦爛,
相伴看流蘇的午后……
部份引用: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
全站熱搜